益友视点|跨境电商与美国版权保护:从被动权利到主动保护
时间:2025-03-03 作者:益友天元

引言:
跨境电商如何确保原创内容的安全与维权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推动下,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路径。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原创设计、产品描述及广告视频等核心内容面临着盗用和抄袭的威胁。尽管《伯尔尼公约》对原创作品提供了自动版权保护,但未进行版权登记的作品在美国维权时难以提供充分依据。为有效应对侵权,跨境电商企业需主动进行版权登记,优先保护核心原创内容。同时,对未登记作品,通过留存创作过程和首次发布等方式,确保能证明版权归属。本文将探讨跨境电商如何运用版权登记和其他保护策略,减少侵权风险,提升品牌竞争力。
一、被动权利:
伯尔尼公约的基本保障
在中国创作的一幅设计图、一篇广告文案或一段视频广告,在美国是否能获得版权保护?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伯尔尼公约》(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的缔约国,中国与美国相互承认彼此的原创作品的版权,作品完成后自动享有保护[1]。不过,根据美国版权法[2],作品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获得保护[3]:一是原创性,作品需由作者独立创作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二是固定性,作品必须以某种有形形式存在,如纸质文件、数字存储或其他物理载体。此外,美国版权局( U.S. Copyright Office )在2023年3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登记指南》,进一步明确:受版权保护作品的作者必须是人类,AI生成的作品如无人类实质性贡献,将无法获得版权保护。对于人机协同合作的作品,如果人类对AI生成的内容提供了有创意的贡献或者以AI生成的内容作为素材进行后期创作,则最终作品可以登记版权[4]。
《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DMCA)[5]为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提供了高效的法律框架。例如,亚马逊、YouTube等平台在DMCA机制下,对涉嫌侵权内容快速采取行动,包括下架涉嫌侵权内容或锁定涉嫌侵权账户,为原创者提供及时保护。然而,尽管《伯尔尼公约》保障了原创作品的自动保护,但美国法律对未登记作品的法律支持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未登记的版权不能提起侵权诉讼,不能主张法定赔偿或律师费,且在阻止侵权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效力有限。
因此,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仅依赖被动保护不够,主动进行版权登记尤为重要。
二、主动保护:
跨境电商为何需要进行美国版权登记
美国版权登记是权利归属的初步证明,在权属发生争议或者进行版权维权时,作品发表后5年内的版权登记证明均可作为初步有效证据(prima facie evidence),将极大减少繁琐的举证过程[6]。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主动进行版权登记不仅是强化版权保护的有力证据,更是保障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举措。
根据美国版权法,未登记作品虽享有版权,但无法提起侵权诉讼。这意味着,当企业发现竞争对手盗用其原创内容时,如果相关作品未进行版权登记,只能望“权”兴叹,不能通过法律途径制止侵权或索赔。而一旦相关作品在版权登记后被侵权,或侵权行为发生在首次发表后版权登记前且在作品首次发表后3个月内完成登记,企业可以迅速启动司法程序,争取包括法定赔偿和律师费用在内的全面法律救济。根据美国版权法,已登记作品的版权所有人可主张每次侵权750-30,000美元的法定赔偿(恶意侵权最高150,000美元),无需额外证明实际损失,且维权产生的律师费用由侵权方承担[7]。这一机制不仅降低了维权成本,也对潜在侵权者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
更重要的是,版权登记还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市场保护工具。通过在美国海关备案,企业可申请阻止侵权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海关保护令,从源头上切断侵权商品的流通,稳固市场地位。同时,版权登记记录会在美国版权局的公共数据库(Copyright Public Records Catalog)中公开展示,既便于客户和合作伙伴查验权属记录,也为潜在合作方提供了直接联系和信任依据,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商业可信度和品牌影响力。
因此,美国版权登记不仅是法律层面的保护手段,更是跨境电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扩展业务的重要工具。主动登记版权,能够帮助企业在法律和市场两方面占据优势,为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如何进行版权登记?
首先,企业需要清楚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版权登记。根据美国版权法,跨境电商的许多原创内容都符合版权登记的要求,主要包括:
(1)文字作品(Literary Works):包括产品描述、用户手册、营销文案、社交媒体文章等。这些内容不仅用于传播产品信息,更体现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2)视觉艺术作品(Visual Arts):包括产品图片、宣传海报、包装设计以及店铺页面的主题和图标等。这些设计不仅美观,还对吸引消费者起到重要作用。
(3)动态影像作品(Motion Pictures):包括广告视频、产品展示短片等,涵盖了企业传递品牌故事和推广产品的核心内容。
(4) 音乐及表演作品(Performing Arts):包括原创音乐、歌词、音频录制及视频剧本等,常用于视频广告或品牌推广活动中。
(5)数字内容与软件(Other Digital Content):例如独立站的店铺管理软件或其部分代码,这些属于企业独创的技术内容。
以亚马逊平台为例,一条完整的商品链接(Listing)一般包括标题、产品图片、产品描述、A+页面内容(如多媒体展示)等。这些内容中的原创部分,例如图片、描述和视频,都可以单独进行版权登记,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版权登记的过程相对简单,美国版权登记主要包括电子登记和线下登记。电子登记是目前最为便捷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美国版权局官网的eCO(the Electronic Copyright Office)系统创建账户,填写相关信息并支付费用。提交的作品样本通常是数字格式,如高质量的图片、PDF或视频文件。审批时间一般为3-6个月,如审查员下发审查意见,则需更长时间。对于一些特定的或特别复杂的作品,企业还可以选择线下登记。企业从版权局官网下载相应的申请表格,填写并提交实体样本(如印刷品、CD或DVD),同时通过支票支付申请费用。尽管线下登记相对繁琐,但对于某些复杂的作品来说,依然是有效的选择。
如果版权登记被拒绝,企业可以在收到拒绝通知后120天内要求复审。复审分两个阶段[8],第一次复审可以请求版权局审查员再次审查;如对第一次复审结果不服,可向版权局复核委员会(Copyright Review Board)提出第二次复审请求,复核委员会根据提交的复审材料及申请情况作出最终决定。
无论选择电子还是线下登记,企业都应保证提交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创作者信息和权属归属,以免因信息不明或错误引发争议。对于人机协同合作的作品,在版权登记时必须如实清晰披露AI生成部分并描述人类贡献。特别注意的是,任何作品在登记过程中不得隐瞒重要事实或进行虚假陈述,否则将导致版权无效。
在紧急情况下(如侵权风险极高),企业还可以选择加急服务,支付额外费用后,版权局会优先处理这些申请,通常几周内即可完成审批。此外,对于未发表并计划进行商业发行的作品,企业可以选择进行预登记。预登记虽不能替代正式登记,但允许作品在商业发行前提起侵权诉讼,并且确保在正式登记完成后获得法定赔偿和律师费用。
通过这些登记步骤,跨境电商企业可以确保其原创内容得到法律保护,为未来的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四、未登记版权,
如何证明合法版权所有人?
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尽管版权登记是维权的最佳途径,但未登记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保护或维权的空间。虽然版权登记为维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支持,但符合特定要求,未登记的作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其归属。在实际操作中,平台(例如亚马逊)为原创者提供了一些灵活的途径,以帮助版权所有人证明作品的合法所有权。
首先,未进行版权登记的作品,可以通过提供在先发布作品的页面链接来证明作品的原创性。例如,在亚马逊平台上,企业可以提交产品首次发布的页面链接,并配合提供详细的创作过程说明。通过相关页面链接,平台能够看到作品的发布时间,将有助于判断作品的首次发布时间是否早于其他潜在侵权者的抄袭行为。此外,如果企业能够提供设计草稿、原始文件或其他创作记录,可以进一步强化作品的原创性。通过这些方式,企业有可能让平台采信其为合法的版权所有人。
然而,如果没有进行版权登记,企业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遭遇恶意投诉时,平台(例如亚马逊)会依据“权利人优先原则”处理侵权投诉。如果原创者未及时对某一作品进行登记,但有竞争者抄袭后通过版权登记并进行恶意举报,平台可能会基于举报人提供的登记证明暂时下架相关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原创企业可以提交反通知,以及充分的证据,包括首次发布的链接、作品创作的详细描述以及设计草稿等证明不存在侵权行为。然而,整个举证过程往往复杂且不确定,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收集证据、提交反通知并等待平台的审查。可见,虽然平台提供了反通知的机制,但该过程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在没有版权登记的情况下,企业维权的路径较为曲折,且在面对恶意投诉时,难度更大。
因此,虽然平台规则为没有进行版权登记的作品提供了一定的维权空间,跨境电商企业仍应认识到版权登记的重要性,及时进行登记,确保权属清晰。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维权效率,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强的法律保障,减少因版权争议带来的潜在损失。
五、跨境电商版权管理策略
对于跨境电商而言,版权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侵权,它本身也可以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商业战略。跨境电商企业应当做好版权管理,确保其原创内容得到法律保护,避免侵权者利用这些创意获取不当利益。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
(1) 加强原创内容的保密措施:在对外公开前严格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泄露,并尽早通过适当的账号进行首次发表。
(2)对重要原创内容进行版权登记:尤其是精心原创且准备广泛使用的产品图片、视频广告、设计元素等,确保这些重要资产得到全面保护。
(3) 对于不考虑版权登记的作品,跨境电商应记录创作过程,保存创作草稿和编辑记录等,并通过平台的发布链接或使用数字化证据工具等来证明内容的形成和首次发表时间。这些材料可以在遇到版权争议时作为证据。
(4)定期跨平台监控,定期扫描平台和互联网上的潜在侵权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例如,使用亚马逊版权保护计划(Amazon Copyright Agent)、亚马逊DMCA流程等。
(5)定期进行版权培训和法律合规审查,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及时识别潜在的版权问题。确保所有宣传内容合法合规,避免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
通过这些策略,跨境电商不仅能有效应对侵权,还能将版权管理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商业价值。
结语:保护原创,赢得市场竞争
在跨境电商的全球竞争中,保护原创内容的版权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品牌发展的战略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版权保护措施,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其原创内容被侵权的风险,提升品牌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无论是通过版权登记,还是合理留存创作证据,跨境电商企业应在内容创作初期着手规划并实施版权保护策略。这样,企业不仅能在面临侵权时快速维权,还能为全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脚注:
[1]《伯尔尼公约》,全称《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1款(a)项“根据本公约,作者为本同盟任何成员国的国民者,其作品无论是否已经出版,都受到保护”;
[2] 美国版权法,是美国法典第17编(Title 17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颁布于1976年,后续形成多部修正案;
[3]17U.S.C.§102Subject matter of copyright: In general(a)
[4]Copyright Registration Guidance: Works Containing Material Gener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5]《数字千年版权法》,又称《千禧年数字版权法案》,1998年经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
[6] 17U.S.C.§410Registration of claim and issuance of certificate
[7] 17U.S.C.§504Remedies for infringement: Damages and profits; §505·Remedies for infringement: Costs and attorney’s fees
[8]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 37